医方集解
网页全屏
- 1-利湿之剂·第十二 疏凿饮子
- 2-利湿之剂·第十二 实脾饮
- 3-利湿之剂·第十二 五皮饮
- 4-利湿之剂·第十二 麦门冬汤
- 5-利湿之剂·第十二 羌活胜湿汤
- 6-利湿之剂·第十二 中满分消丸
- 7-利湿之剂·第十二 中满分消汤
- 8-利湿之剂·第十二 大橘皮汤
- 9-利湿之剂·第十二 茵陈蒿汤
- 10-利湿之剂·第十二 八正散
- 11-利湿之剂·第十二 萆薢分清饮
- 12-利湿之剂·第十二 琥珀散
- 13-利湿之剂·第十二 防己饮
- 14-利湿之剂·第十二 当归拈痛汤
- 15-利湿之剂·第十二 禹功散
- 16-利湿之剂·第十二 升阳除湿防风汤
- 17-润燥之剂·第十三 琼玉膏
- 18-润燥之剂·第十三 炙甘草汤
- 19-润燥之剂·第十三 麦门冬汤
- 20-润燥之剂·第十三 活血润燥生津汤
- 21-润燥之剂·第十三 清燥汤
- 22-润燥之剂·第十三 滋燥养荣汤
- 23-润燥之剂·第十三 搜风顺气丸
- 24-润燥之剂·第十三 润肠丸
- 25-润燥之剂·第十三 通幽汤
- 26-润燥之剂·第十三 韭汁牛乳饮
- 27-润燥之剂·第十三 黄芪汤
- 28-润燥之剂·第十三 消渴方
- 29-润燥之剂·第十三 地黄饮子
- 30-润燥之剂·第十三 白茯苓丸
- 31-润燥之剂·第十三 桑白皮等汁十味煎
- 32-润燥之剂·第十三 久嗽方
- 33-润燥之剂·第十三 猪膏酒
- 34-润燥之剂·第十三 麻仁苏子粥
- 35-泻火之剂·第十四 黄连解毒汤
- 36-泻火之剂·第十四 附子泻心汤
- 37-泻火之剂·第十四 半夏泻心汤
- 38-泻火之剂·第十四 白虎汤
- 39-泻火之剂·第十四 竹叶石膏汤
- 40-泻火之剂·第十四 升阳散火汤
- 41-泻火之剂·第十四 凉膈散
- 42-泻火之剂·第十四 当归龙荟丸
- 43-泻火之剂·第十四 龙胆泻肝汤
- 44-泻火之剂·第十四 左金丸
- 45-泻火之剂·第十四 泻青丸
- 46-泻火之剂·第十四 泻黄散
- 47-泻火之剂·第十四 清胃散
- 48-泻火之剂·第十四 甘露饮
- 49-泻火之剂·第十四 泻白散
- 50-泻火之剂·第十四 导赤散
- 51-泻火之剂·第十四 莲子清心饮
- 52-泻火之剂·第十四 导赤各半汤
- 53-泻火之剂·第十四 普济消毒饮
- 54-泻火之剂·第十四 清震汤
- 55-泻火之剂·第十四 紫雪
- 56-泻火之剂·第十四 人参清肌散
- 57-泻火之剂·第十四 白术除湿汤
- 58-泻火之剂·第十四 清骨散
- 59-泻火之剂·第十四 石膏散
- 60-泻火之剂·第十四 二母散
- 61-泻火之剂·第十四 利膈汤
- 62-泻火之剂·第十四 甘桔汤
- 63-泻火之剂·第十四 元参升麻汤
- 64-泻火之剂·第十四 消斑青黛饮
- 65-泻火之剂·第十四 玉屑无忧散
- 66-泻火之剂·第十四 香连丸
- 67-泻火之剂·第十四 白头翁汤
- 68-泻火之剂·第十四 肾热汤
- 69-泻火之剂·第十四 辛夷散
- 70-泻火之剂·第十四 苍耳散
- 71-除痰之剂·第十五 二陈汤
- 72-除痰之剂·第十五 润下丸
- 73-除痰之剂·第十五 桂苓甘术汤
- 74-除痰之剂·第十五 清气化痰丸
- 75-除痰之剂·第十五 顺气消食化痰丸
- 76-除痰之剂·第十五 清肺饮
- 77-除痰之剂·第十五 金沸草散
- 78-除痰之剂·第十五 百花膏
- 79-除痰之剂·第十五 三仙丹
- 80-除痰之剂·第十五 半夏天麻白术汤
- 81-除痰之剂·第十五 茯苓丸
- 82-除痰之剂·第十五 控涎丹
- 83-除痰之剂·第十五 三子养亲汤
- 84-除痰之剂·第十五 涤痰汤
- 85-除痰之剂·第十五 礞石滚痰丸
- 86-除痰之剂·第十五 牛黄丸
- 87-除痰之剂·第十五 辰砂散
- 88-除痰之剂·第十五 白金丸
- 89-除痰之剂·第十五 青州白丸子
- 90-除痰之剂·第十五 星香散
- 91-除痰之剂·第十五 常山饮
- 92-除痰之剂·第十五 截疟七宝饮
- 93-消导之剂·第十六 平胃散
- 94-消导之剂·第十六 枳术丸
- 95-消导之剂·第十六 保和丸
- 96-消导之剂·第十六 健脾丸
- 97-消导之剂·第十六 枳实消痞丸
- 98-消导之剂·第十六 痞气丸
- 99-消导之剂·第十六 葛花解酲汤
- 100-消导之剂·第十六 鳖甲饮
医方集解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264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2-02 08:04:22
- 医方集解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yfjj.html
医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勿药元诠”。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医方集解说明:
医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勿药元诠”。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工具左右
- 左邻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经典之一。提供了关于黄帝内经的详细介绍、解读、应用和研究等内容。该网站包括原文阅读、经络穴位、治则治法、食疗保健、药膳制作等多个版块,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黄帝内经咨询和学习资源。通过浏览黄帝内经网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中医经典的精髓,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保健身体,预防疾病。
- 右舍
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