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序·序
- 2-序·影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序
- 3-序·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
- 4-序·备急千金要方序
- 5-序·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
- 6-诸论·论大医习业第一
- 7-诸论·论大医精诚第二
- 8-诸论·论治病略例第三
- 9-诸论·论诊候第四
- 10-诸论·议处方第五
- 11-诸论·论用药第六
- 12-诸论·论合和第七
- 13-诸论·论服饵第八
- 14-诸论·论药藏第九
- 15-妇人方上·求子第一
- 16-妇人方上·妊娠恶阻第二
- 17-妇人方上·养胎第三
- 18-妇人方上·妊娠诸病第四
- 19-妇人方上·产难第五
- 20-妇人方上·子死腹中第六
- 21-妇人方上·逆生第七
- 22-妇人方上·胞胎不出第八
- 23-妇人方上·下乳第九
- 24-妇人方中·虚损第十
- 25-妇人方中·虚烦第十一
- 26-妇人方中·中风第十二
- 27-妇人方中·心腹痛第十三
- 28-妇人方中·恶露第十四
- 29-妇人方中·下痢第十五
- 30-妇人方中·淋渴第十六
- 31-妇人方中·杂治第十七
- 32-妇人方下·补益第十八
- 33-妇人方下·月水不通第十九
- 34-妇人方下·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 35-妇人方下·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 36-上少小婴孺方上·序例第一
- 37-上少小婴孺方上·初生出腹第二
- 38-上少小婴孺方上·惊痫第三
- 39-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 40-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 41-上少小婴孺方下·咳嗽第六
- 42-上少小婴孺方下·癖结胀满第七
- 43-上少小婴孺方下·痈疽瘰第八
- 44-上少小婴孺方下·小儿杂病第九
- 45-上七窍病·目病第一
- 46-上七窍病·鼻病第二
- 47-上七窍病·口病第三
- 48-上七窍病·舌病第四
- 49-上七窍病·唇病第五
- 50-上七窍病·齿病第六
- 51-上七窍病·喉病第七
- 52-上七窍病·耳疾第八
- 53-上七窍病·面药第九
- 54-风毒香港脚方·论风毒状第一
- 55-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
- 56-风毒香港脚方·诸散第三
- 57-风毒香港脚方·酒醴第四
- 58-风毒香港脚方·诸膏第五
- 59-治诸风方·论杂风状第一
- 60-治诸风方·诸风第二
- 61-治诸风方·贼风第三
- 62-治诸风方·偏风第四
- 63-治诸风方·风痱第五
- 64-治诸风方·风懿第六
- 65-治诸风方·角弓反张第七
- 66-治诸风方·风痹第八
- 67-伤寒方上·伤寒例第一
- 68-伤寒方上·辟温第二
- 69-伤寒方上·伤寒膏第三
- 70-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 71-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 72-伤寒方上·发汗丸第六
- 73-伤寒方上·宜吐第七
- 74-伤寒方上·宜下第八
- 75-伤寒方上·发汗吐下后第九
- 76-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 77-伤寒方下·劳复第十一
- 78-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
- 79-伤寒方下·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 80-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 81-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 82-伤寒方下·诊溪毒证第十六
- 83-肝脏·肝脏脉论第一
- 84-肝脏·肝虚实第二
- 85-肝脏·肝劳第三
- 86-肝脏·筋极第四
- 87-肝脏·坚症积聚第五
- 88-胆腑方·胆腑脉论第一
- 89-胆腑方·胆虚实第二
- 90-胆腑方·咽门论第三
- 91-胆腑方·髓虚实第四
- 92-胆腑方·风虚杂补酒煎第五
- 93-胆腑方·吐血第六
- 94-胆腑方·万病丸散第七
- 95-心脏方·心脏脉论第一
- 96-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 97-心脏方·心劳第三
- 98-心脏方·脉极第四
- 99-心脏方·脉虚实第五
- 100-心脏方·心腹痛第六
千金方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114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2-02 08:04:21
- 千金方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qianjinfang.html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 左邻
医方集解
医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勿药元诠”。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 右舍
奇方类编
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奇方类编》系《奇方类编》与《奇疾方》的合订本。《奇方类编》二卷。为清代江夏人吴世昌(半千)先生抄辑,由长白鄂奇善校。《奇方类编》分列二十七门,主要载录头面、须发、耳目、口鼻、牙齿、咽喉、心胃、噎膈、痰嗽、脾胃、血症、膨胀、痢泻、疟疾、风瘫、疝气、伤暑、伤寒、痔漏、损伤、疮毒急治、保养、补益、妇人、涉猎以及杂治等各种常儿病症的证治一方药,末附经验秘方,《奇方类编》累计治则方剂约800余种。《奇疾方》一卷。为清代竟陵人王远抄辑。主要载述某些奇疾怪症及其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