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
网页全屏
- 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尹而汤液之剂备;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医家之务,经是二圣二贤而能事毕矣。后之留意于方术者,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如能兼是圣贤之蕴者,其名医之良乎。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乃其人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时之志,当太宗治平之际,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以谓上医之道,真圣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而乃祖述农黄之旨,发明岐挚之学,经掇扁鹊之难,方采仓公之禁,仲景黄素,元化绿帙,葛仙翁之必效,胡居士之经验,张苗之药对,叔和之脉法,皇甫谧之三部,陶隐居之百一,自余郭玉范汪,僧垣阮炳,上极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成书一部,总三十卷,目录一通。脏腑之论,针艾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脚气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疴,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总篇二百三十二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验,四种兼包。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使二圣二贤之美不坠于地,而世之人得以阶近而至远,上识于三皇之奥者,孙真人善述之功也。然以俗尚险怪,我道纯正,不述剖腹易心之异;世务径省,我书浩博,不可道听途说而知。是以学寡其人,浸以纷靡;贤不继世,简编断缺不知者以异端。不知者以异端见黜,好之者以阙疑辍功。恭惟我朝以好生为德,以广爱为仁,乃诏儒臣,正是坠学。臣等术谢多通,职专典校,于是请内府之秘书,探道藏之别录,公私众本,搜访几遍,得以正其讹谬,补其遗佚,文之重复者削之,事之不伦者辑之,编次类聚,期月功至。纲领虽有所立,文义犹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如《素问》《九墟》,《灵枢》《甲乙》,《太素》《巢源》,诸家本草,前古脉书,《金匮玉函》,《肘后备急》,谢士秦《删繁方》,刘涓子《鬼遗论》之类,事关所出,无不研核。尚有所阙,而又溯流以讨源,如《五鉴经》,《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录》,《正元广利》,《外台秘要》,《兵部手集》,《梦得传信》之类,凡所派别,无不考理。互相质正,反覆稽参,然后遗文疑义,焕然悉明。书虽是旧,用之惟新,可以济函灵,俾乃圣好生之治,可以传不朽。副上主广爱之心,非徒为太平之文致,实可佐皇极之赐福。校雠既成,缮写伊始,恭以上进,庶备亲览。
热门查询
- 心脏方·脉极第四
- 妇人方下·月水不通第十九
- 上少小婴孺方下·咳嗽第六
- 诸论·议处方第五
- 妇人方上·产难第五
- 诸论·论合和第七
- 胆腑方·髓虚实第四
- 妇人方下·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 脉法·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
- 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
- 上七窍病·目病第一
- 妇人方上·子死腹中第六
- 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 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
- 诸论·论大医习业第一
- 上七窍病·鼻病第二
- 肝脏·肝虚实第二
- 胃腑方·胀满第七
- 风毒香港脚方·论风毒状第一
- 上七窍病·唇病第五
- 妇人方上·求子第一
- 诸论·论治病略例第三
- 序·序
- 妇人方中·杂治第十七
- 妇人方中·下痢第十五
- 养性·调气法第五
- 诸论·论大医精诚第二
- 上少小婴孺方上·序例第一
- 妇人方下·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
- 诸论·论用药第六
- 诸论·论药藏第九
千金方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147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2-02 08:04:21
- 千金方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qianjinfang.html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