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网页全屏
- 1-《左传》隐公·隐公元年
- 2-《左传》隐公·隐公二年
- 3-《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 4-《左传》隐公·隐公四年
- 5-《左传》隐公·隐公五年
- 6-《左传》隐公·隐公六年
- 7-《左传》隐公·隐公七年
- 8-《左传》隐公·隐公八年
- 9-《左传》隐公·隐公九年
- 10-《左传》隐公·隐公十年
- 11-《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
- 12-《左传》桓公·桓公元年
- 13-《左传》桓公·桓公二年
- 14-《左传》桓公·桓公三年
- 15-《左传》桓公·桓公四年
- 16-《左传》桓公·桓公五年
- 17-《左传》桓公·桓公六年
- 18-《左传》桓公·桓公七年
- 19-《左传》桓公·桓公八年
- 20-《左传》桓公·桓公九年
- 21-《左传》桓公·桓公十年
- 22-《左传》桓公·桓公十一年
- 23-《左传》桓公·桓公十二年
- 24-《左传》桓公·桓公十三年
- 25-《左传》桓公·桓公十四年
- 26-《左传》桓公·桓公十五年
- 27-《左传》桓公·桓公十六年
- 28-《左传》桓公·桓公十七年
- 29-《左传》桓公·桓公十八年
- 30-《左传》庄公·庄公元年
- 31-《左传》庄公·庄公二年
- 32-《左传》庄公·庄公三年
- 33-《左传》庄公·庄公四年
- 34-《左传》庄公·庄公五年
- 35-《左传》庄公·庄公六年
- 36-《左传》庄公·庄公七年
- 37-《左传》庄公·庄公八年
- 38-《左传》庄公·庄公九年
- 39-《左传》庄公·庄公十年
- 40-《左传》庄公·庄公十一年
- 41-《左传》庄公·庄公十二年
- 42-《左传》庄公·庄公十三年
- 43-《左传》庄公·庄公十四年
- 44-《左传》庄公·庄公十五年
- 45-《左传》庄公·庄公十六年
- 46-《左传》庄公·庄公十七年
- 47-《左传》庄公·庄公十八年
- 48-《左传》庄公·庄公十九年
- 49-《左传》庄公·庄公二十年
- 50-《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一年
- 51-《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二年
- 52-《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三年
- 53-《左传》庄公·庄公二十四年
- 54-《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五年
- 55-《左传》庄公·庄公二十六年
- 56-《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七年
- 57-《左传》庄公·庄公二十八年
- 58-《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九年
- 59-《左传》庄公·庄公三十年
- 60-《左传》庄公·庄公三十一年
- 61-《左传》庄公·庄公三十二年
- 62-《左传》闵公·闵公元年
- 63-《左传》闵公·闵公二年
- 64-《左传》僖公·僖公元年
- 65-《左传》僖公·僖公二年
- 66-《左传》僖公·僖公三年
- 67-《左传》僖公·僖公四年
- 68-《左传》僖公·僖公五年
- 69-《左传》僖公·僖公六年
- 70-《左传》僖公·僖公七年
- 71-《左传》僖公·僖公八年
- 72-《左传》僖公·僖公九年
- 73-《左传》僖公·僖公十年
- 74-《左传》僖公·僖公十一年
- 75-《左传》僖公·僖公十二年
- 76-《左传》僖公·僖公十三年
- 77-《左传》僖公·僖公十四年
- 78-《左传》僖公·僖公十五年
- 79-《左传》僖公·僖公十六年
- 80-《左传》僖公·僖公十七年
- 81-《左传》僖公·僖公十八年
- 82-《左传》僖公·僖公十九年
- 83-《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
- 84-《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一年
- 85-《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二年
- 86-《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三年
- 87-《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四年
- 88-《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五年
- 89-《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六年
- 90-《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
- 91-《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八年
- 92-《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九年
- 93-《左传》僖公·僖公三十年
- 94-《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一年
- 95-《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二年
- 96-《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三年
- 97-《左传》文公·文公元年
- 98-《左传》文公·文公二年
- 99-《左传》文公·文公三年
- 100-《左传》文公·文公四年
左传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357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3-03 08:04:43
- 左传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zuozhuan.html
《左传》全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中华古籍中辉炳千秋的重要文献。《左传》起于隐公元年,止于哀公二十七年,有无经之传十一年。它详细地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生平行事,它不仅是一部经书,又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工具左右
- 左邻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 右舍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