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民俗文化> 医方集解>

泻火之剂·第十四 泻青丸

泻火之剂·第十四 泻青丸
网页全屏
  • (肝火 钱乙)

    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肿痛。

    (肝属风木,木盛生火,故发热多甚于寅卯木旺之时,按之在肉之下,骨之上,为肝热。肝胆之经,行于两胁,风火干之,故卧不安。肝在志为怒,故多怒。肝虚胆怯,故多惊。肝主筋,逢热则纵,故痿。目为肝窍,风热发于目,故肿痛。)

    龙胆草 山栀(炒黑) 大黄(酒蒸) 川芎 当归(酒洗) 羌活 防风

    等分蜜丸,竹叶汤下。

    此足厥阴、少阳药也。肝者,将军之官。风淫火炽,不易平也。龙胆、大黄,苦寒味厚,沉阴下行,直入厥阴而散泻之,所以抑其怒而折之使下也;羌活气雄,防风善散,故能搜肝风而散肝火,所以从其性而升之于上也;少阳火郁多烦躁,栀子能散三焦郁火,而使邪热从小便下行;少阳火实,多头痛目赤,川芎能上行头目而逐风邪,且川芎、当归乃血分之药,能养肝血而润肝燥,(血虚故肝燥,肝燥故多怒多惊。)又皆血中气药,辛能散而温能和,兼以培之也。一泻一散一补,同为平肝之剂,故曰泻青。五脏之中,惟肝常有余,散之即所以补之,以木喜条达故也。然必壮实之人,方可施用。

    (余子容曰:时医多执肝常有余之说,举手便云平肝。)

    (按:《圣济经》云:原四时之所化,始于木,究十二经之所养,始于春。女子受娠一月,是厥阴肝经养之。肝者乃春阳发动之始,万物生化之源,故戒怒养阳,使先天之气,相生于无穷,是摄生之切要也,不可泥于前说。)

    (昂按:此说本之《内经》,六节脏象论曰: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求其胜也,皆归始春。盖春属肝木,乃吾身升生之气,此气若有不充,则四脏何所禀承?如春无所生,则夏长、秋收、冬藏者何物乎?五行之中,惟木有发荣畅茂之象,水、火、金、土皆无是也。花果茜葱,艳丽而可爱,结果成实,食之以全生,皆此木也。使天地而无木,则世界暗淡其无色矣。由是言之,培之养之,尤恐不暇,而尚欲剪之伐之乎?故养血和肝,使火不上炎,则心气和平,而百骸皆理,不特养身之要道,亦养德之切务也。)

    (昂又按:世医多云肝有泻无补,不知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剂,皆补肝之药也,人特习而不察耳。《外台秘要》曰:五行五脏皆互相生,肝虽处中,而为脏首,位在甲乙,怀养怀仁,故应春而生也,为心之母,余脏循次而生焉。心为主,主神,四脏为四鄙,四鄙有忧,主必怀忧;四鄙和平,则主有悦。悦则营卫不错,忧则经络患生。心不受邪,所病者惟忧乐能致也,肺为风府呼吸之门,诸脏紊乱,气息皆形,谁能出不由户耳?若风热盛,心忧则头痛,过忧则心烦,寒盛必热,热盛必寒,倚状之道也。但平风热,抑狂邪,而营卫自然通泰矣。)

医方集解工具简介:

医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勿药元诠”。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