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胃血燥 丹溪)
治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秘。
(胃脘有死血者,嗜酒食辛,躁暴多怒,积久而成瘀热也。枯槁者,血聚则肝气燥,燥热故槁也。瘀血阻碍,故食下作痛,翻胃而吐出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肠枯而便秘。膈噎翻胃,多因气血两虚,胃槁、胃冷而成。饮可下,而食不可下,槁在吸门,即喉间之会厌也。食下胃脘痛,须臾吐出,槁在贲门,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门,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暮吐,槁在阑门,小肠下口也,此下焦,名反胃。又有寒痰、瘀血、食积,壅塞胃口者,或补、或消、或润,宜随病论治。)
韭菜汁 牛乳
等分,时时呷之,有痰阻者,加姜汁。
本方去牛乳,加陈酒,治血膈。(韭汁专消瘀血。)
此足阳明药也。韭汁辛温,益胃消瘀;牛乳甘温,润燥养血。瘀去则胃无阻,血润则大肠通,而食得下矣。
(朱丹溪曰:翻胃膈噎,大便燥结,宜牛、羊乳时时咽之,兼服四物汤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
(昂按:膈噎不通,服香燥药取快一时,破气而燥血,是速其死也。不如少服药,饮牛乳,加韭汁或姜汁,或陈酒为佳。丹溪禁用香燥药,所言补血,养阴,润燥,和胃,调中,却无其方,可以意会。治膈噎诸药,韭汁散瘀,竹沥、姜汁消痰,童便降火,人乳、牛乳润燥补血,芦根汁止呕,茅根汁凉血,甘蔗汁和胃,荸荠消食,驴尿杀虫,或加烧酒、米醋、白蜜和诸汁顿服亦佳。)
- 补养之剂·第一 参乳丸
- 发表之剂·第二 川芎茶调散
- 润燥之剂·第十三 滋燥养荣汤
- 泻火之剂·第十四 人参清肌散
- 补养之剂·第一 二至丸
- 发表之剂·第二 升麻葛根汤
- 涌吐之剂·第三 干霍乱吐方
- 清暑之剂·第十一 消暑丸
- 祛风之剂·第九 胃风汤
- 补养之剂·第一 龟鹿二仙膏
- 补养之剂·第一 秦艽扶羸汤
- 补养之剂·第一 补天丸
- 祛风之剂·第九 蠲痹汤
- 补养之剂·第一 四物汤
- 泻火之剂·第十四 清胃散
- 补养之剂·第一 天王补心丹
- 和解之剂·第六 小柴胡汤
- 祛寒之剂·第十 感应丸
- 补养之剂·第一 七宝美髯丹
- 补养之剂·第一 唐郑相国方
- 和解之剂·第六 黄芩汤
- 表里之剂·第五 大柴胡汤
- 补养之剂·第一 秦艽鳖甲散
- 补养之剂·第一 扶桑丸
- 补养之剂·第一 大补阴丸
- 杀虫之剂·第十八 使君子丸
- 补养之剂·第一 虎潜丸
- 补养之剂·第一 黄芪鳖甲散
- 发表之剂·第二 柴胡升麻汤
- 发表之剂·第二 麻黄汤
- 发表之剂·第二 小青龙汤
医方集解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270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2-02 08:04:22
- 医方集解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yfjj.html
医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勿药元诠”。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