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弟子规》,其详细信息如下:
拼音: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nián fāng shào wù yǐn jiǔ yǐn jiǔ zuì zuì wéi chǒu)
解释:如果年纪轻轻,在少年的时候,他经常饮酒。我们晓得,酒喝多了会伤身。自古以来的酒,它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它不是平常给人喝着玩的。我们看以前的酒杯,它旁边有两个耳,高高的耳,你拿起来斟着喝的话,你大口就会碰到你的脸颊。所以,古人他喝酒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他不是饮酒作乐。
我们晓得,现在人喝酒就不一样了!往往有牛饮的这种习惯,而酒后又经常乱性,酒后丑态百出。所以这里就告知,我们从小子弟在家里头,小小的年纪不要让他学会喝酒。大人喝酒,小孩在这个时候不宜给他喝,即使浅尝也不应该。为什么?因为喝酒很容易上瘾,上瘾之后要戒除就很难。
我们晓得一旦有酒癖,他喜欢喝酒,就会有很多恶果。我们知道很多家庭会破碎,往往不是酒,就是色,就是赌。所以,既然酒的危害性有这么强,有这么高,做父母的不得不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状况。尤其孩子出门,可能三五成群,他们就会去所谓的酒吧。如果去这样的地方,回来之后,你闻到酒味,应该及时地制止。因为现在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一旦养成,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都知道“饮酒醉,最为丑”。我们看到酒醉之人,他的丑态是不堪入眼,同时也伤害到身体。我们说“慎于始”,年纪轻轻的时候,做家长的在这一点也要特别的小心。尤其有些父母对酒也有相当的嗜好,这个时候也要注意子女在旁的话,不应该饮酒过量,免得造成子女不良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看第十六条:
小故事: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太傅钟繇有两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叫钟毓,一个叫钟会。一天,钟繇见哥俩在玩喝酒的游戏,他装着没见着不吱声。只见钟毓先起身施礼,然后举杯一饮而尽;而钟会举起杯一饮而尽,并不曾行礼。后来钟繇问儿子:“喝酒为什么要施礼?”钟毓说:“饮酒是礼仪之一,所以要施礼再喝酒。”钟繇又问:“喝酒为什么不施礼?”钟会回答说:“偷酒喝不合乎礼,再施礼就是自欺欺人。”钟繇听了不禁笑起来,不能不点头称是。
-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 缓揭廉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
-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弟子规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110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3-08-08 08:01:07
- 弟子规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dizigui.html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