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身体健康> 人体穴位>

经外穴之胆囊穴-「经外穴」

经外穴之胆囊穴-「经外穴」
网页全屏
null

经外穴之胆囊穴-「经外穴」


穴位名

胆囊 dǎnnáng,出《中华外科杂志》[1959,(8):743]。亦称胆囊点。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取法:小腿外侧上部,阳陵泉穴(屈膝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阳陵泉穴)直下2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腓骨长肌。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作用与主治

作用:利胆通腑

主治:黄疸,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下肢麻痹,下肢痿痹,瘫痪,胸胁痛,口眼斜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下扩散。针刺时不可过深,以防损伤血管,造成内出血、皮下血肿。

灸法:可灸。

按摩:胆囊炎发作时,用拇指指腹点压胆囊穴100次,可收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

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足三里穴治急性胆管疾患。

配阳陵泉穴、内关穴、太冲穴治胆囊炎。



人体穴位工具简介:

腧穴,学名“腧”(shù),常被称为孔穴、穴或穴道。这些是人体中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拔罐和刮痧等疗法的核心施术区域。这些穴位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分布区域,因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