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身体健康> 人体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之浮郄穴-「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之浮郄穴-「足太阳膀胱经」
网页全屏
null

足太阳膀胱经之浮郄穴-「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名

浮郄 Fúxì,出《针灸甲乙经》。名解: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浮郄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

经属

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取法:先找到委阳(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外侧,股二头肌腱内侧即是委阳穴),向上1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总神经。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分布着股后皮神经及腓总神经。皮薄,易移动,由股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富有脂肪、淋巴结、淋巴管以及疏松结缔组织。坐骨神经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前者沿股二头肌形成的腘窝上外侧界向下外方行,达腓肌小头下方,分成腓浅、腓深神经。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筋膜,在腘窝上外侧界的内侧深进,穿腓总神经至腘窝底部的深筋膜和股骨外侧髁后面的骨膜。营养血管来自膝上外侧动脉。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降温、舒筋通络。

主治:胃肠、下肢等疾患:如呕吐,泄泻,臀股麻木,腘筋挛急,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股内贴骨痈毒,髀枢不仁,霍乱转筋,下肢麻痹,膝腘都疼痛,麻木,挛急,膝腘痛麻挛急,便秘,现代又多用浮郄穴治疗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腓肠肌痉挛,急性胃肠炎,尿潴留,髌骨软化症等。

配伍

1、配承山穴、昆仑穴治臀股麻木,小腿挛急。

2、配中脘穴、太冲穴治虚秘者。

3、配脾俞穴、气海穴治冷秘者。

4、配神阙穴、关元穴治热秘者。

5、配承山穴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小腿放散。

灸法:艾条温灸10~15分钟,或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股外经筋急,髀枢不仁,浮郄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少腹热,大便坚。

《针灸大成》:主霍乱转筋,小肠热,大肠结,胫外筋急,髀枢不仁,小便热,大便坚。

《类经图翼》:小腹膀胱热。



人体穴位工具简介:

腧穴,学名“腧”(shù),常被称为孔穴、穴或穴道。这些是人体中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拔罐和刮痧等疗法的核心施术区域。这些穴位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分布区域,因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