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身体健康> 人体穴位>

经外穴之胃脘下俞穴-「经外穴」

经外穴之胃脘下俞穴-「经外穴」
网页全屏
null

经外穴之胃脘下俞穴-「经外穴」


穴位名

胃脘下俞 wèiwǎnxiàshù,出《备急千金要方》。又称胃管下俞、胃下俞、胰俞,膵俞。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1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最长肌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七、八、九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作用与主治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呕吐,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刺灸法

刺法:针向嵴柱方向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沿肋间传至前胸部。针刺时不可直刺过深。

灸法:可灸

按摩:胰腺炎患者经常按摩胃脘下俞,可收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太溪穴治糖尿病。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治呕吐。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



人体穴位工具简介:

腧穴,学名“腧”(shù),常被称为孔穴、穴或穴道。这些是人体中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拔罐和刮痧等疗法的核心施术区域。这些穴位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分布区域,因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