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身体健康> 人体穴位>

经外穴之二白穴-「经外穴」

经外穴之二白穴-「经外穴」
网页全屏
null

经外穴之二白穴-「经外穴」


穴位名

二白 èrbái,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二穴。

取法:握拳,拇指侧一筋凸起,腕横纹直上6横指处与筋交点两侧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指浅屈肌、下右神经、拇长屈肌和前臂骨间膜。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和气血,提肛消痔

主治:痔疾,脱肛,前臂痛,胸胁痛,肠痈,霍乱,瘰疬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指端放散。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如厕时久蹲不下,感到疼痛难忍,揉揉二白穴,就能有效缓解疼痛。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长强穴治脱肛。

配长强穴、腰阳关穴、次髎穴、承山穴、三阴交穴治痔疮。

文献摘要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痔漏之疾亦可针,里急后重最难禁,或痒或痛或下血,二白穴从掌后寻。

《医学纲目》:痔漏下血,里急后重,或痒或痛。二白,在掌后纵纹上四寸,手厥阴脉两穴相并,一穴在两筋中,一穴在大筋外。针入三分,泻两吸。



人体穴位工具简介:

腧穴,学名“腧”(shù),常被称为孔穴、穴或穴道。这些是人体中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拔罐和刮痧等疗法的核心施术区域。这些穴位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分布区域,因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