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至柔,驰骋①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②,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③及之。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注释]
1、驰聘:形容马奔跑的样子。
2、无有入无间: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无有:指不见形象的东西。
3、希:一本作“稀”,稀少。
[引语]
本章和十二章同样,都是讲人之尊严的,申述“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是谓微明”之术。讲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原理,又讲了“不言”的教诲、“无为”的益处。此意贯穿于老子《道德经》的全书之中。他指出,最柔弱的东西里面,蓄积着人们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使最坚强的东西无法抵挡。“柔弱”发挥出来的作用,在于“无为”。水是最柔的东西,但它却能够穿山透地。所以老子以水来比喻柔能胜刚的道理。
[评析]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章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如果我们深入一个层次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老子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他并非一味要人“守柔”、“不争”,而是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这是深刻的辩证法的智慧。因此,发现了“柔弱”方面的意义是老子的重大贡献。
- 第一章 道可道也 非恒道也
-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
-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
-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
-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 第三章 不上贤
-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道德经工具简介:
- 栏目:教育工具
- 使用次数:125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5-07-25 19:50:32
- 道德经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ddj.html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道家思想核心著作。全书分81章,含《道经》37章与《德经》44章,涵盖宇宙观、治国方略、处世智慧等内容。本站提供完整81章原文及白话译文,逐章解读道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哲学思想,助您领悟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