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网页全屏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注释]
①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②智慧:聪明、智巧。
③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④孝慈:一本作孝子。
[引语]
本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以描述。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评析]
本章接着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仁义、大伪、孝慈、忠臣等,都是由于君上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人皆有仁义,所以仁义看不出来;也就有倡导仁义的必要。及至大道废弃,人们开始崇尚仁义,试图以仁义挽颓风,此时,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他指出:仁义与大道废、大伪与智慧出、孝慈与六亲不和、忠臣与国家昏乱,形似相反,实则相成,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热门查询
- 第一章 道可道也 非恒道也
-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
-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
-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
-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 第五十四章 善剑者不拔
-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道德经工具简介:
- 栏目:教育工具
- 使用次数:4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5-07-25 19:50:32
- 道德经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ddj.html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道家思想核心著作。全书分81章,含《道经》37章与《德经》44章,涵盖宇宙观、治国方略、处世智慧等内容。本站提供完整81章原文及白话译文,逐章解读道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哲学思想,助您领悟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