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注释]
1、枉:屈、弯曲。
2、敝:凋敝。
3、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
4、式:法式,范式。
5、见:音xian,同现。
6、明:彰明。
7、伐:夸。
[引语]
这一章,老子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第二章所阐释的辩证法思想。第二章重点讲的是矛盾的转化。本章一开头,老子就用了六句古代成语,讲述事物由正面向反面变化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即委曲和保全、弓屈和伸直、不满和盈溢、陈旧和新生、缺少和获得、贪多和迷惑。他用辩证法思想作用观察和处理社会生活的原则,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不争”。
[评析]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说老子之道是“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这里说的“曲全”,便是“苟免于咎”。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不考虑客观情况,一味蛮干,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曲”里存在首“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存在着“盈”的道理,在“敝”里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做到“不争”。事实当然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争就不能取得成功。
- 第一章 道可道也 非恒道也
-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
-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
-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
-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 第五十四章 善剑者不拔
-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道德经工具简介:
- 栏目:教育工具
- 使用次数:4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5-07-25 19:50:32
- 道德经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ddj.html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道家思想核心著作。全书分81章,含《道经》37章与《德经》44章,涵盖宇宙观、治国方略、处世智慧等内容。本站提供完整81章原文及白话译文,逐章解读道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哲学思想,助您领悟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