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身体健康> 人体穴位>

督脉之兑端穴-「督脉」

督脉之兑端穴-「督脉」
网页全屏
null

督脉之兑端穴-「督脉」


穴位名

兑端 Duìduā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针灸甲乙经》),唇上端(《针灸学》(南京))。兑指口,端即尖端,此穴在口部上唇尖端,故名兑端。

穴位经属

属督脉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取法:仰卧,面部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上唇的交界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作用与主治

作用:宁神醒脑、生津止渴

主治:口唇及神志疾患等:如口噤鼓颔,口唇动,口疮,口臭,齿龈肿痛,消渴,鼻炎,晕厥,狂症,遗尿,鼻衄,口噤,牙痛,目翳,鼻渊,鼻塞,昏迷,昏厥,癔症,黄疸,小便黄,口腔炎,癫痫,面神经麻痹,糖尿病等。

刺灸法

刺法: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痛。

灸法:禁灸。

按摩:齿龈痛、鼻塞时,可用食指指腹揉按兑端穴,有很好的缓解和调理作用。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颊车穴治牙痛。

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塞。

配本神穴、后溪穴治癫痫。

配目窗穴、正营穴、耳门穴治唇吻强闭不开。

配本神穴治癫疾呕沫。

配耳门穴治上齿龋。

配目窗穴、正营穴、耳门穴治唇吻强、上齿龋。

配本神穴、丰隆穴治癫疾吐沫。

配内关穴治昏厥。

配小海穴治小便赤涩。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手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六唿,灸三壮。

《针灸甲乙经》:痓互引,唇吻强,兑端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吐沫,小便黄,舌干,消渴,衄血不止,唇吻强,齿龈痛。

《针灸大成》:主癫疾吐沫,小便黄,舌干,消渴,衄血不止,唇吻强,齿龈痛,鼻塞,痰涎,口噤鼓颔,炷如大麦。



人体穴位工具简介:

腧穴,学名“腧”(shù),常被称为孔穴、穴或穴道。这些是人体中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拔罐和刮痧等疗法的核心施术区域。这些穴位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分布区域,因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