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身体健康> 人体穴位>

督脉之后顶穴-「督脉」

督脉之后顶穴-「督脉」
网页全屏
null

督脉之后顶穴-「督脉」


穴位名

后顶 Hòuding,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交冲。后即后方,顶即头顶,此穴在头顶之后方,故名后顶。

穴位经属

属督脉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穴上3寸)。

取法: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前、后发际之间的中点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及枕动、静脉和颞浅动、静脉的吻合网。

作用与主治

作用:醒神安神、熄风止痉

主治: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头痛,眩晕,癫狂痫,头顶痛,颈项强痛,风眩目眩,癫狂,痫证,瘛疭,目视不明,外感热病,咽喉疼痛,目眩,失眠,癔病,现代又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等。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后顶穴,每天早晚各1次,可治头痛、眩晕、耳鸣等。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前顶穴、太冲穴治巅顶痛。

配百会穴、合谷穴治头项俱痛。

配丰隆穴、人中穴、内关穴、风池穴、中脘穴治癫、狂、痫症。

配涌泉穴治眩晕。

配外丘穴治颈项痛、恶风寒。

配腰奇穴、液门穴、大椎穴、阳辅穴治癫痫。

配太阳穴、百会穴、合谷穴治头痛。

配中脘穴、太阳穴治眩晕。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风眩目眩,颅上痛,后顶主之。癫疾瘛疭,狂走,颈项痛,后顶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慌慌,颈项恶风寒,目眩,头偏痛。



人体穴位工具简介:

腧穴,学名“腧”(shù),常被称为孔穴、穴或穴道。这些是人体中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拔罐和刮痧等疗法的核心施术区域。这些穴位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分布区域,因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