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身体健康> 人体穴位>

足阳明胃经之外陵穴-「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之外陵穴-「足阳明胃经」
网页全屏
null

足阳明胃经之外陵穴-「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

外陵 Wàilíng,出《针灸甲乙经》。穴在脐下1寸,阴交穴外旁开2寸腹直肌处。其处腹自上而下,形如大阜,正是内虚外实、内柔外刚之象。外陵者,腹壁丰满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对于腹中之空匮而言也。本穴与足太阴之腹结相近。腹结在大横下1寸3分,本穴在天枢下1寸。本穴与腹结横距约寸半至2寸许。“结”字有凝滞积聚之意,即内有所结,外现陵起也,两穴有内外相关之象。又如人在努力时,则脐腹之气,显然内结:而外表则出现硬棱,棱下是穴,因名外陵。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10、11、12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腹内筋膜是腹壁最内一层筋膜。穴位下相对应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

作用与主治

作用:有和胃化湿, 理气止痛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泄泻,痢疾,腹胀,肠鸣,阑尾炎,输尿管结石,胃炎,肠炎,肠痉挛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针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仰卧,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外陵1~3分钟,可治疗下腹痛、痛经、胃下垂。

配伍

1、配曲池穴、上巨虚穴、阑尾穴治急性阑尾炎。

2、配太冲穴、三阴交穴治疝气。

3、配子宫穴、三阴交穴治痛经。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腹中尽痛,外陵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腹中痛,心如悬,引脐腹痛。

《针灸大成》:主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



人体穴位工具简介:

腧穴,学名“腧”(shù),常被称为孔穴、穴或穴道。这些是人体中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拔罐和刮痧等疗法的核心施术区域。这些穴位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分布区域,因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