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民俗文化> 医方集解>

祛风之剂·第九 侯氏黑散

祛风之剂·第九 侯氏黑散
网页全屏
  • (中风 《金匮》)

    治中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四肢烦重,风中经络,热而挟湿也。心中恶寒,阳虚也。)

    《外台》用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 防风 白术(各十分) 桔梗(八分) 人参 茯苓 当归 川芎 干姜 桂枝 细辛 牡蛎 矾石(各三分)

    上末,用温酒调方寸匕,服二十日,日三,再冷食服四十日,共六十日止,则药积腹中不下,热食即下矣。

    此手太阴、少阴、足厥阴药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以为君;防风、细辛以祛风,当归、川芎以养血,人参、白术以补气,黄芩以清肺热,桔梗以和膈气,茯苓以通心气而行脾湿,姜、桂助阳分而达四肢,牡蛎、白矾,酸敛涩收,又能化顽痰。加酒服者,以行药势也。

    (喻嘉言曰:治风而驱风补虚,谁不能之?至驱补之中而行堵截之法,则非思议可到。方用矾石以固涩诸药,使积而不散,以渐填其空窍,则旧风尽去,新风不受矣。盖矾性得冷则止,得热则行,故又嘱以宜冷食也。)

    (中风入脏,最防风邪乘虚进入心中,故以菊花为君。仲景制方,匠心独创。乃中风证首引此散,岂非深服其长乎!后世悉用脑、麝引风入心,莫有知其非者。故举《金匮》黑散、风引二汤以明其治。脑,冰片也。)

    附《金匮》风引汤: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滑石、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各六两)。杵,筛取,三指摄,煮三沸,温服。治大人风引瘫痪,小儿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巢氏用治脚气。

    (按:黑散、风引二汤,喻氏以为仲景圣方,而程云来《金匮直解》又云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膏、矾石汤,所主皆非中风、厉节之证,是宋人校正附入唐人之方。遂尽删之。又云:仲景方书之祖,复取侯氏方为法耶?愚谓:仲景多方,岂无祖述?而必创自一人之手乎?方若果佳,虽出自唐宋,其可删耶?但瘫痪必气血不足之人,风引汤用大黄为君,又石药居其大半,独不曰石药之气悍乎?喻氏虽深赞之,亦未知其果尝以此治风而获实验乎?抑亦门外之揣摩云尔也。若黑散之君菊花,又加气血解表除痰之药,视此不同矣。)

    (昂按:中风为危笃之证,古方佳者颇少,兹录续命、黑散、风引诸剂,要存其源流焉耳。)

医方集解工具简介:

医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勿药元诠”。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