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网页全屏
原文: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文:
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故事: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敢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热门查询
- 第一计:瞒天过海
-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 第七计:无中生有
- 第四计:以逸待劳
- 第五计:趁火打劫
- 第二计:围魏救赵
-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 第六计:声东击西
-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 第三计:借刀杀人
-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 第八计:暗渡陈仓
-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三十六计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345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11-01 11:25:15
- 三十六计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sanshiliuji.html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