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实热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满,腰中痛,不可俯仰劳也,名曰膀胱实热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胞转,不得小便,头眩痛,烦满,脊背强,名曰膀胱实热也。
治膀胱实热方
石膏八两 栀子仁一作瓜子仁 茯苓 知母各三两,蜜五合 生地黄 淡竹叶各切一升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二沸,分三服。须利,加芒消三两。
治膀胱热不已,
舌干咽肿方
升麻 大青各三两 蔷薇根白皮 射干 生玄参 黄檗各四两蜜七合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煮二沸,细细含之。
膀胱虚冷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脚中筋急,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转筋,恶风,偏枯,腰痛,外踝后痛,名曰膀胱虚冷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肌肉振动,脚中筋急,耳聋,忽忽不闻,恶风,飕飕作声,名曰膀胱虚冷也。
治膀胱虚冷,饥不欲饮食,面黑如炭,腰胁疼痛方
磁石六两 黄芪 茯苓各三两 杜仲 五味子各四两 白术白石英各五两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膀胱冷,咳唾则有血,
喉鸣喘息方
羊肾一具 人参 玄参 桂心 芎 甘草各三两 茯苓四两 地骨皮 生姜各五两 白术六两 黄芪三两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一升先煮肾,减三升,去肾下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
龙骨丸
治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䀮䀮,气不足,骨痿方。
龙骨 柏子仁 甘草 防风 干地黄各五分 桂心 禹余粮 黄芪 茯苓 白石英各七分 人参 附子 羌活 五味子各六分 玄参 芎 山茱萸各四分 磁石 杜仲 干姜各八分
上二十味末之,蜜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三十丸,日二,加至四十丸。
治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厚如米白泔方
赤雄鸡肠两具 鸡肶胵两具 干地黄三分 桑螵蛸 牡蛎 龙骨 黄连各四分 白石脂五分 苁蓉六分 赤石脂五分
上十味治下筛,纳鸡肠及肶胵中缝塞,蒸之令熟,曝干,合捣为散,以酒和方寸匕,日三服。
治膀胱 灸之如肾虚法。
- 上少小婴孺方下·小儿杂病第九
- 脾脏方·脾劳第三
- 伤寒方上·伤寒例第一
- 诸论·议处方第五
- 肝脏·肝虚实第二
- 心脏方·心腹痛第六
- 心脏方·脉极第四
- 妇人方下·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 伤寒方下·诊溪毒证第十六
- 诸论·论大医精诚第二
- 妇人方上·求子第一
- 妇人方上·产难第五
- 诸论·论大医习业第一
- 上七窍病·目病第一
- 上少小婴孺方下·咳嗽第六
- 诸论·论治病略例第三
- 上七窍病·唇病第五
- 风毒香港脚方·论风毒状第一
- 序·影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序
- 胆腑方·髓虚实第四
- 胆腑方·咽门论第三
- 上七窍病·鼻病第二
- 诸论·论用药第六
- 序·序
- 诸论·论合和第七
- 上少小婴孺方上·序例第一
- 妇人方上·养胎第三
- 上少小婴孺方下·癖结胀满第七
- 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 序·备急千金要方序
- 脉法·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
千金方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232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2-02 08:04:21
- 千金方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qianjinfang.html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