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译文:
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去世在鸣条,是东方边远地区的人。周文王出生在岐周,去世在毕郢,是西方边远地区的人。这两个地方相距,有一千多里地;时代的距离,相隔一千多年。而在中国实现他们的志向,就象有信物一样吻合,无论是在先的圣人还是在后的圣人,他们的准则是相同的。”
注释
1.诸冯:地名,相传在今山东荷泽以南。
2.负夏:地名,约在今山东滋阳以西。
3.鸣条: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
4.岐周:地名,指岐山下周的旧邑,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5.毕郢:地名,相传是周文王去世的地方,在今陕西咸阳县东二十一里。
6.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周礼·掌节》:“门关用符节。”《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这里用为信物之意。
7.揆:(kuí葵)《诗·鄘风·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易·系辞》:“初率其辞而揆其方。”《国语·周语》:“南北之揆七同也。”《楚辞·离骚》:“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说文》:“揆,度也。”这里用为大致估量之意。
-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八节
- 《孟子》卷二梁惠王下·第四节
-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二节
- 《孟子》卷四公孙丑上·第六节
- 《孟子》卷二梁惠王下·第六节
- 《孟子》卷四公孙丑上·第十三节
- 《孟子》卷八离娄下·第十一节
- 《孟子》卷八离娄下·第一节
- 《孟子》卷六滕文公下·第五节
-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七节
- 《孟子》卷八离娄下·第四节
-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三节
-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四节
-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一节
- 《孟子》卷八离娄下·第十二节
- 《孟子》卷十万章下·第九节
- 《孟子》卷二梁惠王下·第八节
- 《孟子》卷六滕文公下·第二节
- 《孟子》卷八离娄下·第七节
- 《孟子》卷七离娄上·第十四节
- 《孟子》卷二梁惠王下·第二节
-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五节
- 《孟子》卷三公孙丑上·第一节
- 《孟子》卷十一告子上·第七节
- 《孟子》卷六滕文公下·第四节
- 《孟子》卷十三尽心上·第十七节
- 《孟子》卷八离娄下·第五节
- 《孟子》卷二梁惠王下·第七节
- 《孟子》卷十一告子上·第四节
- 《孟子》卷七离娄上·第十三节
- 《孟子》卷二梁惠王下·第五节
孟子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494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3-03 08:04:39
- 孟子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mengzi.html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