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网页全屏
- 1-《史记》七十列传·袁盎晁错列传
- 2-《史记》七十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
- 3-《史记》七十列传·万石张叔列传
- 4-《史记》七十列传·田叔列传
- 5-《史记》七十列传·扁鹊仓公列传
- 6-《史记》七十列传·吴王濞列传
- 7-《史记》七十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
- 8-《史记》七十列传·韩长孺列传
- 9-《史记》七十列传·李将军列传
- 10-《史记》七十列传·匈奴列传
- 11-《史记》七十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
- 12-《史记》七十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
- 13-《史记》七十列传·南越列传
- 14-《史记》七十列传·东越列传
- 15-《史记》七十列传·朝鲜列传
- 16-《史记》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
- 17-《史记》七十列传·司马相如列传
- 18-《史记》七十列传·淮南衡山列传
- 19-《史记》七十列传·循吏列传
- 20-《史记》七十列传·汲郑列传
- 21-《史记》七十列传·儒林列传
- 22-《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 23-《史记》七十列传·大宛列传
- 24-《史记》七十列传·游侠列传
- 25-《史记》七十列传·佞幸列传
- 26-《史记》七十列传·滑稽列传
- 27-《史记》七十列传·日者列传
- 28-《史记》七十列传·龟策列传
- 29-《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
- 30-《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史记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344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2-02 08:04:37
- 史记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shiji.html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说明: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工具左右
- 左邻
庄子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 右舍
鬼谷子
《鬼谷子》,战国著名道家,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 纵横家(以《鬼谷子》为代表)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其纵横“裨阖”的社会活动之中;纵横策士们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