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网页全屏
- 1-《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三
- 2-《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四
- 3-《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五
- 4-《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六
- 5-《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七
- 6-《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八
- 7-《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九
- 8-《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
- 9-《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一
- 10-《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二
- 11-《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三
- 12-《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四
- 13-《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五
- 14-《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六
- 15-《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七
- 16-《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八
- 17-《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九
- 18-《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四十
- 19-《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
- 20-《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二
- 21-《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三
- 22-《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四
- 23-《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五
- 24-《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
- 25-《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七
- 26-《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
- 27-《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九
- 28-《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
- 29-《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一
- 30-《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二
- 31-《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三
- 32-《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四
- 33-《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五
- 34-《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六
- 35-《资治通鉴》齐纪·齐纪一
- 36-《资治通鉴》齐纪·齐纪二
- 37-《资治通鉴》齐纪·齐纪三
- 38-《资治通鉴》齐纪·齐纪四
- 39-《资治通鉴》齐纪·齐纪五
- 40-《资治通鉴》齐纪·齐纪六
- 41-《资治通鉴》齐纪·齐纪七
- 42-《资治通鉴》齐纪·齐纪八
- 43-《资治通鉴》齐纪·齐纪九
- 44-《资治通鉴》齐纪·齐纪十
- 45-《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一
- 46-《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
- 47-《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三
- 48-《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四
- 49-《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五
- 50-《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六
- 51-《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七
- 52-《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八
- 53-《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九
- 54-《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
- 55-《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一
- 56-《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二
- 57-《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三
- 58-《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四
- 59-《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五
- 60-《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六
- 61-《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七
- 62-《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八
- 63-《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九
- 64-《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十
- 65-《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十一
- 66-《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十二
- 67-《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一
- 68-《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二
- 69-《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三
- 70-《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四
- 71-《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五
- 72-《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六
- 73-《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七
- 74-《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八
- 75-《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九
- 76-《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十
- 77-《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一
- 78-《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二
- 79-《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三
- 80-《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四
- 81-《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五
- 82-《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六
- 83-《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七
- 84-《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八
- 85-《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一
- 86-《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
- 87-《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
- 88-《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四
- 89-《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
- 90-《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六
- 91-《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七
- 92-《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
- 93-《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九
- 94-《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
- 95-《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一
- 96-《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二
- 97-《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三
- 98-《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四
- 99-《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五
- 100-《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六
资治通鉴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147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2-02 08:04:26
- 资治通鉴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zizhitongjian.html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通史著作,由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该书自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历经16个朝代,共294年的历史时期,按照年代先后顺序叙述了各朝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事迹,是中国古代最全面系统的一部通史。《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体系最完备、思想最深邃、语言最精炼、风格最优美”的通史名著。
资治通鉴说明: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工具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