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民俗文化> 中草药大全>

竹叶椒-「温里药」

竹叶椒-「温里药」
网页全屏
竹叶椒
功效作用温中燥湿,散寒止痛,驱虫止痒。属温里药。
(动)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枝直出而扩展,有弯曲而基部扁平的皮刺,老枝上的皮刺基部木栓化,茎干上的刺其基部为扁圆形垫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无毛,具宽翼和皮刺;小叶无柄;小叶片3~5,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小圆齿,两面无毛而疏生透明腺点,主脉上具针刺,侧脉不明显,纸质。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6厘米;花被片6~8,药隔项部有腺点一颗;雌花心皮2~4,通常1~2个发育。蓇葖果1~2瓣,稀3瓣,红色,表面有突起的腺点。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6~8月。
药材名称竹叶椒
功效分类温里药
药材别名山椒、狗花椒、花胡椒、鸡椒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挥发油、木兰花碱、竹叶椒碱等化学成分。
配伍药方①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3~6克,山姜根9克,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②治虚寒胃痛:竹叶椒果6克,生姜9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③治腹痛泄泻:竹叶椒6~9克,煎服。(《安徽中草药》)④治蛔虫性腹痛:竹叶椒6克,苦楝皮9克。水煎服。服时兑醋适量。(《安徽中草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6~9克;研末,1~3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酒精浸泡外搽;或研粉塞入龋齿洞中,或鲜品捣敷。主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蛔厥腹痛,龋齿牙痛,湿疹,疥癣痒疮。
英文名称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 et Zucc.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坡疏林、灌丛中及路旁。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药材拼音zhú yè jiāo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微苦。归胃经、脾经。
药理研究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镇痛和抗氧化的药理作用。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采收加工6~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皮晒干,除去种子备用。
药材性状球形小分果1~2,直径4~5毫米,顶端具细小喙尖,基部无未发育离生心皮,距基部约0.7毫米处小果柄顶部具节,稍膨大。外表面红棕色至褐红色,稀疏散布明显凸出成瘤状的油腺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果柄被疏短毛。种子圆珠形,直径约3毫米,表面深黑色,光亮,密布小疣点,种脐圆形,种脊明显。果实成熟时珠柄与内果皮基部相连,果皮质较脆。气香,味麻而凉。
药用部分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草药大全工具简介:

中药查询《中药大全》栏目为您提供:中药的相关知识大全,主要介绍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的用药禁忌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