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赤兼青者,欲发搐。
目直而青,身反折强直者,生惊。
切牙甚者,发惊。
口中吐沫水者,后必虫痛。
昏睡善嚏悸者,将发疮疹。
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
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
吐泻乳不化,伤食也。下之。
吐沫及痰或白、绿水,皆胃虚冷。
吐稠涎及血,皆肺热,久则虚。
泻黄、红、赤、黑皆热,赤亦毒。
泻青白,谷不化,胃冷。
身热不饮水者,热在外;身热饮水者,热在内。
口噤不止则失音。迟声亦同。
长大不行,行则脚细。
齿久不生,生则不固。
发久不生,生则不黑。
血虚怯为冷所乘,则唇青。
尿深黄色,久则尿血。
小便不通,久则胀满,当利小便。
洗浴拭脐不干,风入作疮,令儿撮口,甚者,是脾虚。
吐涎痰热者,下之;吐涎痰冷者,温之。
先发脓 ,后发斑子者,逆。
先发脓 ,后发疹子者,顺。
先发水 ,后发疹子者,逆。
先发脓 ,后发水 多者,顺;少者,逆。
先水 ,后斑子多者,逆;少者,顺。
先疹子,后斑子者,顺。
凡疮疹只出一般者,善。
胎实面红,目黑睛多者,多喜笑。
胎怯面黄,目黑睛少,白睛多者,多哭。
凡病先虚,或下之,合下者先实其母,然后下之。假令肺虚而痰实,此可下。先当益脾,后方泻肺也。
大喜后食乳食,多成惊痫。
大哭后食乳食,多成吐泻。
心痛吐水者,虫痛。
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吐水不心痛者,胃冷。
病重,面有五色不常;不泽者,死。
呵欠面赤者,风热。
呵欠面青者,惊风。
呵欠面黄者,脾虚惊。
呵欠多睡者,内热。
呵欠气热者,伤风。
热证疏利或解化后,无虚证,勿温补,热必随生。
- 卷上 脉证治法 肺盛复有风冷
- 卷下 诸方 大胡黄连丸
- 卷上 脉证治法 肾虚
- 卷上 脉证治法 五脏所主
- 卷上 脉证治法 肝热
- 卷下 诸方 泻白散
- 卷上 脉证治法 伤风吐泻身凉
- 卷上 脉证治法 五脏病
- 卷上 脉证治法 肺虚热
- 卷下 诸方 犀角丸
- 卷上 脉证治法 食不消
- 卷上 脉证治法 变蒸
- 卷下 诸方 当归汤
- 卷上 脉证治法 胎热
- 卷下 诸方 香银丸
- 卷下 诸方 龙脑散
- 卷下 诸方 榆仁丸
- 卷上 脉证治法 小儿脉法
- 卷下 诸方 桃枝丸
- 卷下 诸方 安神丸
- 卷上 脉证治法 疮疹候
- 卷上 脉证治法 面上证
- 卷上 脉证治法 伤寒疮疹同异
- 卷下 诸方 又方梓朴散
- 卷上 脉证治法 肺脏怯
- 卷上 脉证治法 伤风
- 卷上 脉证治法 肝外感生风
- 卷下 诸方 泻心汤
- 卷上 脉证治法 伤风腹胀
- 卷上 脉证治法 目内证
- 钱仲阳传 钱仲阳传
小儿药证直诀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472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3-03 08:04:52
- 小儿药证直诀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xeyzzj.html
《小儿药证真诀》分上、中、下3卷。上卷记脉证治法,包括“小儿脉法”、“变蒸”、“五脏所主”、“五脏病”等81篇,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各种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对疮疹、惊风、诸疳等儿科重要病证辨察尤为详尽,如把疮疹区分为水疱、脓疱、斑、疹、变黑5种,分属于肝、肺、心、脾、肾五脏,其中前4种实际分别指水痘、天花、斑疹、麻疹,早在12世纪即能对其进行鉴别,实属可贵,本书卷中记“尝所台病二十三证”,是钱乙治疗验案的汇集。下卷为“诸方”,列钱乙所制方剂110余首。既有化裁精当的古方,也有独创巧妙的新方,其中治疗小儿心热的“导赤散”,治疗肾虚的“地黄丸”等,都是佳效名方,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常用。本书基本上反映了钱乙的学术思想,总结了他的儿科临床经验,是一部理论结合实际,突出脏腑辨证思想的儿科专著,对宋以后儿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