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宋词三百首>

疏影·苔枝缀玉-姜夔古诗赏析

疏影·苔枝缀玉
  • 朝代:宋代
  • 作者:姜夔
  • 全文: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 拼音:yóu jì shēn gōng jiù shì, nà rén zhèng shuì lǐ, fēi jìn é lǜ. mò shì chūn fēng, bù guǎn yíng yíng, zǎo yǔ ān pái jīn wū. hái jiào yī piàn suí bō qù, yòu què yuàn yù lóng āi qū. děng nèn shí zhòng mì yōu xiāng, yǐ rù xiǎo chuāng héng fú.
疏影·苔枝缀玉的注译文
  •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疏影·苔枝缀玉的注释
  • 1疏影:词牌名,姜夔的自度曲。

    2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

    3载雪:冒雪乘船。诣:到。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4止既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5授简索句:给纸索取诗调。简:纸。

    6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7把玩:指反复欣赏。

    8二妓:乐工和歌妓。肆习:学习。

    9《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0苔枝缀玉:范成大《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周密《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

    11⑾“有翠禽”二句:用罗浮之梦典故。旧题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夜梦与一素妆女子共饭,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欢舞。赵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翠鸟欢鸣,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吴潜《疏影》词:“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翠禽,翠鸟。晋郭璞《客傲》:“夫攀骊龙之髯,抚翠禽之毛,而不得绝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闻也。”

    12客里:离乡在外期间。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白石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

    13黄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14“无言”句: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15“昭君”四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建《塞上咏梅》诗:“天山路边在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16“犹记”三句:用寿阳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的细长;绿,眉毛的青绿颜色。《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17安排金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借指梅花。

    18玉龙哀曲: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玉龙,即玉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唐皮日休《夜会问答》说听《梅花落》曲“三奏未终头已白”,可见一斑。故曰“玉龙哀曲”。

    19恁(nèn)时:那时候。南唐冯延巳《忆江南》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20小窗横幅:晚唐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此翻用其意。

疏影·苔枝缀玉的评析

宋词三百首工具简介:

《宋词三百首》由朱孝臧(1857-1931)编选,朱孝臧原名祖谋,字古微,号彊村、上彊村民,是浙江归安人。朱孝臧以混成为主旨,追求词的体格和神致,其选录标准非常严格。朱孝臧在编选《宋词三百首》时,特别强调词的“浑成”,即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上的成熟度。他认为,词的体格(形式和结构)和神致(精神和情感)同样重要,但体格更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