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工具

首页> 宋词三百首>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古诗赏析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 朝代:宋代
  • 作者:陆游
  • 全文: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拼音:qiū dào biān chéng jiǎo shēng āi, fēng huǒ zhào gāo tái. bēi gē jī zhù, píng gāo lèi jiǔ, cǐ xìng yōu zāi. duō qíng shuí shì nán shān yuè, tè dì mù yún kāi. bà qiáo yān liǔ, qǔ jiāng chí guǎn, yīng dài rén lái.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的注译文
  •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的注释
  • 1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2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3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4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5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6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7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8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

    9应:应该。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的评析

宋词三百首工具简介:

《宋词三百首》由朱孝臧(1857-1931)编选,朱孝臧原名祖谋,字古微,号彊村、上彊村民,是浙江归安人。朱孝臧以混成为主旨,追求词的体格和神致,其选录标准非常严格。朱孝臧在编选《宋词三百首》时,特别强调词的“浑成”,即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上的成熟度。他认为,词的体格(形式和结构)和神致(精神和情感)同样重要,但体格更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