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其中之榖,长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栗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榖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榖一斗,水七升半;
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榖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榖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榖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榖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榖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榖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榖、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译文: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人不饮食,一过七天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
伯高说:请让我来说明其中的道理。胃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折皱屈曲伸展开可容纳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存留谷物常常为二斗,水为一斗五升,这样胃已经是满的了。上焦运动散发的精气,要靠胃输出水谷的精微来补充,这些水谷的精微迅速强有力地供应全身各部位,而下焦则向下清洗排泄水谷中的杂质到大小肠。小肠周长二寸半,直径八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可以容纳谷物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又三分之二合;大肠周长四寸,直径一又三分之一寸,长二丈一尺,可以容纳谷物一斗,水七升半;直肠周长八寸,直径二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可以容纳谷物九升三又八分之一合。肠胃总长度共五丈八尺四寸,总共能容纳水谷九斗二升一又三分之二合,这就是肠胃所能容纳水谷的总数。但一般人却不是肠胃中都充满水谷,因为胃中充满水谷时,肠中是空虚的,而当肠中充满胃中排出的水谷时,胃中空虚了,肠胃交替地虚和满,才使得气机上下升降正常,五脏安定,气血和脉络协调通畅,人们精神正常安定。所以,所谓人的神气,就是水谷的精气。因此,肠胃之中应常存谷物二斗,水一斗五升。一般人每天大便两次,每次排便二升半,一天中共排便五升,七天共排便三斗五升,这样就将留在肠胃中的水谷都排尽了。所以,一般人不吃不喝七天就死的原因,是因为水谷精气和津液都竭尽的缘故。
-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
-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
-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
-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
- 《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
-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 《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
-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
-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
-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
-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
- 《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
- 《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
-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
- 《黄帝内经》素问·刺要论
-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
-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
-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
- 《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
- 《黄帝内经》素问·徵四失论
-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
-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
- 《黄帝内经》灵枢·骨度
- 《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
- 《黄帝内经》素问·经络论
-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
-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 《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
黄帝内经工具简介:
- 栏目:民俗文化
- 使用次数:230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4-02-02 08:04:23
- 黄帝内经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huangdineijing.html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经典之一。提供了关于黄帝内经的详细介绍、解读、应用和研究等内容。该网站包括原文阅读、经络穴位、治则治法、食疗保健、药膳制作等多个版块,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黄帝内经咨询和学习资源。通过浏览黄帝内经网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中医经典的精髓,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保健身体,预防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