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忍为国
网页全屏
相忍为国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年代:
古代
注音:
ㄒ一ㄤ ㄖㄣˇ ㄨㄟˋ ㄍㄨㄛˊ
近义:
委曲求全
感情:
相忍为国是褒义词。
辨形:
“为”,不能写作“卫”。
例子:
我们除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和善后条件外,仍然相忍为国。(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英语:
make certain concessions for the sake of national interests(show forbearance for the sake of the nation)
字数:
四字
反义:
针锋相对
热度:
常用
拼音:
xiāng rěn wèi guó
解析:
忍:容忍。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成语接龙:
顺接:
[国家栋梁,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国是日非, 国富民安,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逆接: [庄严宝相, 白衣宰相, 小家子相, 穷形尽相,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逆接: [庄严宝相, 白衣宰相, 小家子相, 穷形尽相,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g”;“为”,不能读作“wéi”。
繁体:
相忍為國
结构:
偏正式
成语大全工具简介:
- 栏目:教育工具
- 使用次数:2188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3-09-09 08:01:59
-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chengyu.html
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由四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成语以其简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