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殃民
网页全屏
辱国殃民
出处:
《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年代:
古代
注音:
ㄖㄨˇ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近义:
辱国殄民
感情:
辱国殃民是中性词。
例子:
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字数:
四字
热度:
一般
拼音:
rǔ guó yāng mín
解析: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成语接龙:
顺接:
[民膏民脂, 民和年丰, 民胞物与,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民熙物阜]
逆接: [幽囚受辱, 盛衰荣辱, 可杀不可辱, 榆次之辱, 肆言詈辱]
逆接: [幽囚受辱, 盛衰荣辱, 可杀不可辱, 榆次之辱, 肆言詈辱]
繁体:
辱國殃民
结构:
联合式
成语大全工具简介:
- 栏目:教育工具
- 使用次数:2128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3-09-09 08:01:59
-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chengyu.html
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由四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成语以其简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