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
网页全屏
不置可否
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谜语:
口;呵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不敢发表意见。
俄语:
не отвечáть ни да,ни нет
年代:
古代
注音:
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近义:
不置褒贬、不置一词
感情:
不置可否是中性词。
辨形:
“置”,不能写作“知”。
例子:
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茅盾《子夜》十)
英语:
no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
字数:
四字
法语:
ne pas se prononcer ni pour ni contre(s\'abstenir de dire son avis)
反义:
斩钉截铁、旗帜鲜明、泾渭分明
热度:
常用
辨析:
不置可否和“模棱两可”;都是不表示肯定还是否定。有时可通用。但不置可否指对事情不说意见;偏重于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可用于语言含含糊糊;往往和“词语”、“语言”搭配。不置可否不能。
德语:
weder ja noch nein sagen(keine klare Meinung haben)
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解析: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成语接龙:
顺接:
[否极泰来, 否极泰至, 否终而泰, 否极而泰, 否极生泰]
逆接: [进可替不, 献可替不]
逆接: [进可替不, 献可替不]
正音:
“置”,不能读作“zhǐ”。
结构:
动宾式
成语大全工具简介:
- 栏目:教育工具
- 使用次数:1923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3-09-09 08:01:59
-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chengyu.html
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由四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成语以其简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