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散
网页全屏
一哄而散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谜语:
放鞭炮;火点爆竹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俄语:
срáзу расходиться(броситься врассыпную)
年代:
古代
日语:
わっと声(こえ)をあげて散(ち)り散(ぢ)りになる
注音:
一 ㄏㄨㄥˋ ㄦˊ ㄙㄢˋ
近义:
作鸟兽散
感情:
一哄而散是贬义词。
辨形:
“哄”,不能写作“轰”。
例子:
白凤、阿男早收拾好钱文,向众人道谢,看的就一哄而散了。(清 吴趼人《情变》第六回)
英语:
break up a hubbub
字数:
四字
法语:
disperser en effervescence
反义:
接踵而至、一哄而起、源源而来
热度:
常用
拼音:
yī hòng ér sàn
歇后语:
一窝没王的蜂子
解析: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成语接龙:
顺接:
[散阵投巢, 散灰扃户, 散带衡门, 散马休牛, 散言碎语]
逆接: [十不当一, 百无失一, 毁誉不一, 知行合一, 融合为一]
逆接: [十不当一, 百无失一, 毁誉不一, 知行合一, 融合为一]
正音:
“哄”,不能读作“hōng”;“散”,不能读作“sǎn”。
繁体:
一鬨而散
结构:
偏正式
成语大全工具简介:
- 栏目:教育工具
- 使用次数:2188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3-09-09 08:01:59
-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chengyu.html
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由四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成语以其简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