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
网页全屏
三缄其口
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年代:
古代
注音:
ㄙㄢ ㄐ一ㄢ ㄑ一ˊ ㄎㄡˇ
近义:
守口如瓶、缄口不言、默不做声
感情:
三缄其口是中性词。
辨形:
“缄”,不能写作“钳”。
例子: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英语:
speak with caution(absolute refusal to talk with one\'s mouth sealed more than once)
字数:
四字
反义:
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热度:
常用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解析: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接龙:
顺接:
[口干舌燥, 口诛笔伐, 口似悬河, 口含天宪, 口角春风]
逆接: [朝四暮三, 事不过三, 举一反三, 两两三三, 让再让三]
逆接: [朝四暮三, 事不过三, 举一反三, 两两三三, 让再让三]
正音:
“缄”,不能读作“xián”。
繁体:
三緘其口
结构:
动宾式
成语大全工具简介:
- 栏目:教育工具
- 使用次数:2159 次浏览
- 更新时间:2023-09-09 08:01:59
- 成语大全工具链接:https://www.lazytools.com.cn/tool/chengyu.html
成语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大量成语的书籍或数据库,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由四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通常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成语以其简洁、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中。
